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也随之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而对独立院校来说,计算机基础
教育表现出教学管理和实施方面的不成熟,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分析教学现实情况,力求不断创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教学现状及弊端
1. 教育层次不分明,教学缺乏人性化
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有80%以上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信息基础课程,另一方面现在入学的大学生家庭的计算机拥有率也较高,接近半数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属于辅修科目,计算机水平也不作为考核和升学的依据,这都造成高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较大的现状。据湖北部分高校调查数据显示,入学时已达到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占8%;已学过一些,但不达标的占39%;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也占一定比例,这种局面给高校的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 学生应试心理严重,知识和技能拓展不够
通过计算机等级
考试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统一要求,这使教师对教学有了量化标准和可掌控尺度,但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题目相对固定不变,促使学生投机取巧的应试心理十分严重,只对等级考试考的内容有学习兴趣,不考的概不理会,甚至有的学生在未上完或未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就已经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通过了等级考试。由此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趋向学习目标单一、教学范围狭窄、教学内容固定的态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知识拓展能力更是欠佳,这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 学生偏重上网娱乐,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
计算机网络对于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用来武装自己的重要有利的工具,而据多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沉迷网络娱乐,在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弊端有很大干系,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运用技能的培训,又与网络的万千景象相脱离,使学生一度缺乏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新鲜感。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亟待创新。
二、改革的目标及思路
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于: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内容较为稳定、规范、系统和先进,类似于大学数学、英语的公共课。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是在学好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提出了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和实践的思路,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的目标、规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为高等学校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适应学科融合、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课程。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建设目标,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基础教学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人们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建立计算机应用的知识结构,找出通用的知识模块构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根据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研究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上的创新能力。根据现代化教学管理的发展要求,改进考试与考核的方式,采用先进的局域网上机的无纸化考试模式。
三、改革的具体内容
1.教学理念的改革
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不但会影响我们的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乃至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更高的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在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采用“1+X”的课程方案,“1+X”的课程方案即1门“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
精理论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最前沿领域的知识,激发学生关注计算机科学发展动态的兴趣,逐渐做到主动、自发的学习和吸收有用的知识。我校重点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重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实际的操作计算机,能熟练掌握办公、设计、多媒体、动画等基本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能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根据对各个系、各个专业调研的意见和建议,经任课教师的认真讨论和研究,制定了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见附件1),对于“1+X”中的若干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本、专科一览表(见附件2)。
2.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校各院系专业特点分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使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得益彰。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不应该是两个分开的个体,计算机知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视专业区别对待,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这样不但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把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利于学生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拓展专业认知度。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实现模块化教学。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理论和技术知识模块化,将操作技能性的内容制作成实例的模板,通过例子来讲解并演示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强调操作的同时,加强基本技术和理论的讲解,即贯彻精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操作技能,理解新的计算机技术打好基础。
(2)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当前教学的资源和环境有待提高,课堂上课和机房练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学生需要的是分层次的、丰富细化的全方位教学资源。课下多种方式联系学生,如电子邮件,电话,QQ等,在第一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一些问题。共享教学资源,包含讲义、多媒体课件外,还有实验指导书、素材库、
BBS问题讨论区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引导学生各取所需、逐级提高。
(3)运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计算机基础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入门,要善于运用灵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现在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和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如讲授Excel时,让学生对自己本周收支情况做一个统计,并在一些关键操作处设置疑问,这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和把握Excel表格文字输入编辑和公式计算等操作技能,同时还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情况了解和教育他们怎样生活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经常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爱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4)积极疏通引导,培养与提高学生网络应用能力,有人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中接受过良好教育并将对国家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的群体,他们的网络素质假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整个国家也很难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成为强国。”由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如何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娱乐,除了社会、家庭的教育外,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之视为己任,用丰富有趣的计算机知识有效地疏通引导,将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利用网络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专业当中,实现主动型学习。
4.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考试往往是教师授课、教师命题、出卷考试、教师阅卷,人为的因素较多。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由于授课教师众多、学生很多,若采用传统的考试办法,得到的结果会因为试题难度和纸质试卷考察的范围的局限性而减少客观性。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我们主要的改革是教考分离、无纸化考试。
考试中要把能力的考察放在第一位,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可以将计算机的操作,如中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处理PowerPoint作为主要的内容,将这些计算机基本技能分成不同模块的形式进行上机考查,实现无纸化、现场操作的考试过程。
考核办法如下:
1.加强过程考核。教学过程中各阶段要求学生按要求提交作品。
2.参加该课程期末的上机考试,本考试采用计算机模板抽题考试。
四、改革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因新的公共课部的成立,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的师资严重不足,急需引进3-4名专职教师。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专科学时为32,教学中显得学时不足,建议调整为48学时(与本科相同)。
3.公共计算机机房的计算机有一部分陈旧,无法使用,急需更换新机器。教师办公用机也应该逐步更新,适应教学和教改的新要求。
总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附件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大一年级
适用专业:本科、专科 总学时、学分: 48学时 3学分、32学时 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知识、Internet的应用以及一些工具软件基本使用方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3)掌握计算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以及Office2003套装软件中Word2003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
(4)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安全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
教学难点:Windows xp操作系统以及Office2003套装软件中Word2003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和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黑板板书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及应用;
(2)计算机中的工作原理;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微型计算机系统。
2.重、难点提示
(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 计算机的特点;
(4)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8学时)
1.教学内容
(1) Windows XP操作系统概述;
(2)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3) 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
(4) 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
2.重、难点提示
(1) 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器;
(2) Windows XP控制面板的使用。
第三章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1.教学内容
(1)Word 2003概述;
(2)文档的排版操作;
(3)表格的应用;
(4)图文混排;
(5)文档的打印操作。
2.重、难点提示
(1)Word 2003启动和关闭;
(2)文档的编辑;
(3)文字设置;
(4)段落设置;
(5)插入表格;
(6)页面设置。
第四章 Excel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1.教学内容
(1)Excel 2003概述;
(2)Excel 2003的编辑操作;
(3)Excel 2003的数据分析与管理。
2.重、难点提示
(1)Excel 2003的启动和关闭;
(2)工作表的建立与数据输入;
(3)编辑与图表化;
(4)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5)数据管理和分析。
第五章 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1.教学内容
(1)Powerpoint 2003界面;
(2)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3)演示文稿的编辑;
(4)插入多媒体对象;
(5)设置超链接;
(6)播放演示文稿;
2.重、难点提示
(1) 演示文稿外观设计、动画设计;
(2) 幻灯片播放效果的设置。
第六章 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的综合应用
1.教学内容
(1)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相互调用;
(2)综合实例1:毕业论文;
(3)综合实例2: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演示文稿。
2.重、难点提示
(1)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相互调用的技巧;
(2)长篇文档编辑的技巧;
第七章Internet及其应用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7)Internet简介;
(8)Internet的连接;
(9)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
(10)电子邮件。
2.重、难点提示
(1) Internet的连接;
(2) IE浏览器的用法;
七、学时分配
章目 |
教学内容 |
教学环节(本科) |
理论教学
学时 |
实验教学
学时 |
一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4 |
4 |
二 |
操作系统基础 |
2 |
2 |
三 |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
6 |
6 |
四 |
Excel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
4 |
4 |
五 |
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
2 |
2 |
六 |
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 |
2 |
2 |
七 |
Internet及其应用 |
4 |
4 |
总计 |
|
24 |
24 |
章目 |
教学内容 |
教学环节(专科) |
理论教学
学时 |
实验教学
学时 |
一 |
计算机基础知识 |
2 |
2 |
二 |
操作系统基础 |
2 |
2 |
三 |
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
4 |
4 |
四 |
Excel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
2 |
2 |
五 |
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
2 |
2 |
六 |
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 |
2 |
2 |
七 |
Internet及其应用 |
2 |
2 |
总计 |
|
16 |
16 |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上机考试;
2.成绩评定
总成绩 =上机考试+平时成绩,上机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
[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赵岳松编,中国地质大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书》,赵岳松主编 中国地质大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及应用基础》(第1版),崔红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2]《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杨有安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月;
[3]《Office2003办公软件应用基础教程与实验指导》(第1版),杨宪立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4]《Office2003范例导航》(第1版),王红卫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5]《大学计算机基础》,秦光洁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月。
附件2:
计算机基础课程(本科):
院(系) |
专 业 |
课 程 |
学 时 |
开课学期 |
传媒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 |
C语言程序设计 |
64 |
第二学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影视艺术技术 |
广播电视工程 |
管理系 |
电子商务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48 |
第二学期 |
公共事业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新闻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摄影 |
汉语言文学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传播学 |
艺术设计 |
环境艺术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广告学 |
视觉传达 |
舞台美术 |
英语系 |
英语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表演系 |
音乐表演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影视表演 |
演艺主持 |
舞蹈表演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附件2(续):
计算机基础课程(专科):
院(系) |
专 业 |
课 程 |
学 时 |
开课学期 |
传媒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C语言程序设计 |
64 |
第二学期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影视多媒体技术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管理系 |
电子商务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48 |
第二学期 |
公共事务管理 |
艺术设计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舞台美术设计 |
视觉传达 |
环境艺术 |
广告与会展 |
表演系 |
影视表演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
舞蹈表演 |
演艺主持 |
音乐表演 |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主持与播音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32 |
第二学期 |